
SERVICE PHONE
363050.com发布时间:2025-09-11 19:06:42 点击量:
● “主人主人,我是你肚子里的小精灵,现在火车站需要胡萝卜能量,请求支援”——挑食的4岁幼儿因为精灵的出现有了吃正餐的兴趣。
● 一声播报“起飞咯,下一站魔法城堡”——在儿童精神科门诊,一个小小的纸飞机也能吸引哭闹小孩的注意力,一时间玩了起来。
● “大蜕变期”的14岁男孩一言不发,大人如果好奇地问问他们玩的游戏和他的游戏战术,也许会看到一个侃侃而谈的少年讲述他的世界。
● 一次培训班上,二十多名医生陶醉于“你说我猜”的小游戏,笑声充斥着整个教室。此时,真是全员“老小孩儿”,大家的距离也变得近了一些。
最早的“游戏”雏形出现在狩猎采集时代,人类当时就有投掷石块、摔跤、舞蹈、仿狩猎等活动。
战国至汉代盛行的“六博”,通过掷骰子(博具)决定棋子的走法,是当时贵族和文人最爱的娱乐方式之一;同期,儿童常玩抛石子、踢石球、斗草等民间游戏。
魏晋南北朝至唐宋时期,投壶、蹴鞠、围棋成了当时盛极一时的游戏形式,同时也成为文人修养的方式之一。
时至元明清时代,象棋、围棋、军棋等棋谱文化极大丰富;流行至今的放风筝、踢毽子、拔河、捉迷藏、跳房子等游戏也是从此时开始广为流传。
到了19世纪至20世纪早期,游戏开始融合西方文化,各式体育运动、桌游在中国流行起来。从20世纪后期至今,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,街机游戏、家用游戏、网络游戏、手游、电子竞技游戏蓬勃发展,成为全民娱乐的重要方式。
游戏对儿童来说意味着什么?5岁的孩子会说“好玩、快乐、开心”;而12岁的青少年则会说,这是他们的社交方式、融入集体的途径。正如儿童和青少年所感,游戏之所以重要,首先是因为他们喜欢玩游戏,游戏能带来直接的快乐;另一方面,即使是最平常的游戏,其中也蕴含着层层深意。
第一,就像幼狮们从厮打中学习生存技能一样,游戏是儿童学习成人角色和技巧的方式。最平常的“过家家”,就是一个重要的学习途径。
例如,主题为“超市采买”的过家家游戏,妈妈当“超市老板”,孩子当“售货员”、爸爸当“顾客”,孩子要回忆曾经去过的超市来准备场景和物品,练习沟通、销售物品,甚至需要计算价格以及应对“顾客”和“老板”的突发状况。整个过程中,不仅锻炼了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,还培养了他们的同理心和合作能力,还要学习如何处理冲突并和睦相处。
第二,游戏满足了人们对联结、对亲密情感的无尽需求。无论童年、少年还是成年,我们与父母、手足、朋友、伴侣,都在不停地联结-断裂-重新联结。
最经典的婴儿期游戏“蒙猫猫”通过“现在你能看到我——现在你看不到我了——我出来了,你又能看到我了”,帮助婴儿探索联结和断裂、存在与缺失之间的微妙平衡;同时,通过“宝贝去哪了”“找到宝贝了”给婴儿带来不同程度的惊喜,最终形成亲子之间的喜悦与默契。
随着孩子的长大,联结变得复杂,断裂更加不易察觉,重新联结也会变得困难,其中,最复杂的阶段就是青春期。举个“栗子”:
医生指着他背包上的徽章:“‘痛包’不错啊!你打原神?里头画面很美、风景和音乐让人舒服。”
真实生活中,我们需要进行很多轮这样的尝试,重要的是将表面的信号翻译成孩子建立联结的请求,温和坚定的尝试。当然,如果出现了一些障碍,超出了家人的应对范围,也可以借助游戏治疗、家庭治疗来重建联结。
第三,游戏能促进儿童和青少年的大脑与身心发展。游戏能刺激大脑前额叶皮层(负责决策、计划、控制冲动),有助于培养专注力、创造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;也可以锻炼身体协调性、手眼配合和耐力;同时,也能提升情绪调节能力。
由于长时间不玩面对面的“真人”游戏、孩子学业繁重、父母公务缠身以及各种担忧,我们似乎失去了玩游戏的能力。尤其是处在电子游戏的时代,我们更是谈游戏色变,游戏有魔力,大人很无力。我们担心游戏成瘾、担心孩子变得越来越不可控。事实上,多数孩子之所以选择电子游戏,是因为很难找到有趣的替代游戏或事情,与其强迫戒游戏,不如与孩子一起探索更多的选择,建立更多的家庭联结,达到不同游戏之间的平衡。
好在,有越来越多的父母尝试走进孩子的世界做孩子喜欢的事情,却常常陷入“只玩游戏的僵局”,比如指导游戏规则、看重输赢,让有趣的游戏变得索然无味。不出所料,很快就玩不下去了。
那么,身为成年人,我们怎么重新和孩子玩起来?如何与孩子共享家庭游戏的魔力?可以参考如下清单:
2. 保证进行安全的游戏,给孩子必要的指导,告诉他们明确的界限在何处,确保孩子在安全的环境(含网络环境)中尽情玩耍。
3. 关掉手机,每天花10分钟仔细观察孩子、全然地关注孩子,发掘联结的机会。
4. 让孩子开启游戏,适度指导,贴近孩子的最近发展区,避免竞争输赢,及时给予鼓励和表扬。
至此,不妨行动起来,和家里的大人小孩一起创造属于你们的家庭游戏清单,在游戏享亲子欢愉时光,创造美好回忆,给严肃的生活增加些许轻松点缀。不需要太多,不需要感到负担,全然沉浸于积极感受,期待改变的悄然发生。
1.劳伦斯·科恩. (2022). 游戏力-笑声,激活孩子天性中的合作与勇气.
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,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,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,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。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。